二年级角的认识课件大全(16篇)

时间:2023-11-09 07:11:50 作者:紫衣梦

范文范本是以具体的例子来指导我们写作的一种参考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让大家对写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课件

一、。

课件从演示从5—60跳小格的过程。

师:看,这些小格就像一把尺子把小猴捡桃子的过程的记录了下来,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把这把尺子卷起来,会变成什么呢?一起来看课件。

师:时间啊一分一秒地走过,钟表就是一把记录时间的尺子,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时间。

1、钟面结构的回顾。

师:回忆钟面上有什么?

生:(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大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5个大格,我们来数一数,到这边找一个大格数一数。(请2位同学说一说:“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对,知道了这些小格以后,会使我们对时间的认识更准确,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认识分。

2、认识大格和小格。

仔细看,分针走1个小格是几分?(课件演示走1分)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结论:分针走1个大格是5分。

3、认识分。

师:分针走1个大格是5分,那分针从12起走到数字2是?(10分)。

如果让你们继续往下算下去,你们会算吗?

——学生操作(填作业纸)。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拨钟,5分5分地拨,看看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出示一个12整,请同学仔细观察,现在分针和时针都指着几,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12时5分、12时10分、12时30分、1时。

——在这一个小时里,分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多少?

——课件演示,时钟从12时走到1时的经过。

现在是12时,走到了1时,在这1个小时里,时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时),再来看看分针,分针从12时开始一直走了1时,在这1个小时里,分针走了多少?(走了1圈,1圈是60分)。

——你们现在发现了什么关系?

(1时=60分)。

教师板书并让学生齐读。

1、时针和分针是一起走的,下面请看老师这个钟面,那么怎么认识它呢?(拨到12时,这是几时?12时,对,先看时针,刚才时针指着12,是12时,时针是用来记时的。那如果时针走过12时呢?(老师边说边拨),就是12时多,如果时针走过数字2呢?(是2时多)。

总结:时针和分针是一起走的,那么在认时间的时候,即要看分针也要看时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几时。

1、认识几时几分(并写一写)。

-----出示一个整时4:00,4:05,4;30,4:45.

逐个时间分别认一认,特别说明4:05,由于分不够两位数,我们要用0来占位。

接着出示4:30,你们认识这是几时吗?你是怎么认的?(时针走过数字4,就是4时多,分针指着数字6,是30分,合起来就是4时30分,也可以说成4时半。

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把大家认识时间的办法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利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认起时间来一定又快又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1、认一认(3个钟面)。

2、拨表练习: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呢?请你根据老师说出的时间,在你的学具钟上拨出这个时间。课件呈现老师早上起床的时间6:30,上午上班时间7:20,上午上班时间11:45。

同桌合作,两人轮流,一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人拨出来,同桌互相检查。

2、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真棒,其实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的安排,认识了时间,我们就能把我们的生活打理得更有趣,回家可以参照这个表格做一个我们的时间安排表。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四、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六、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

(4)每人几只眼睛?20人呢?怎样列式?学生说老师写?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是一节新授课。

(二)教材简析:

“表内乘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而“乘法的初步认识”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建立“乘法”概念较为困难。所以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使他们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扎实地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和难点:

我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被大家所共识。因此,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乘法的意义。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有成功、学的愉快,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个学生50根小棒。

五、说教学过程。

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约7分钟)。

第二层: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约15分钟)。

第三层: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约8分钟)。

第四层:课末总结,梳理乘法(约10分钟)。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教师在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欢的动物园一角。“你们喜欢小动物么?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我看见有兔子、和鸡,兔子有几只,怎样计算?鸡有多少只呢?……这样设计,学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组一组数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接着说:“看来,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同数相加的例子.不仅生活中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用筷子,一双筷子有两根,五双筷子就是2+2+2+2+2=10,这是提出:如果我们班同学都拿一双筷子,有多少根?又该如何解决?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新的本质属性和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体形象。思维始于操作,操作促进思维。学生观察电脑图得出……教师板书同数相加的算式。从而让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将主体感知与动作直接联系,获得关于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师接着问:4个2相加可以写出来,那8个2相加、12个2相加。呢?写起来非常麻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怎样表示更简便?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同数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相同加数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表示更简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体验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应开展直观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同一个加法算式的加数是一样的,紧接着教师用精炼的数学语言概括:“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4个2相加为例,“这道算式中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教师用有几个相同加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然后列乘法算式。4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4×2,还可以表示2×4,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认识乘号。学生自由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和读法,进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义。学生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反问:“有了加法算式,为什么还要用乘法算式呢?”学生结合直观图形和算式的视觉支撑,进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乘法算式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演变过来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从而初步体会了乘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教师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你们还有吗?请写成乘法算式。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迁移内化推出其它几道加法算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学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义,改写成乘法算式,说改写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义。接着学生再一次回到动物园提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三步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到乘法运算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动作操作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维,并把两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知了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果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时须有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的知识在发展中飞跃,学生的能力在巩固中得到发展。本节课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直观反馈、推理判断等形式,巩固乘法意义。

1、基础练习。提供生活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图和算式的对照,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体会。

2、动手操作,配合练习。进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乘法的初步认识。

(四)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小结时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像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善于思考,虚心学习,会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乘法的欲望。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7页到48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观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用3分钟,直接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三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看看游乐园都有哪些项目?然后用观察——提问题——列算式的方法解决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如:5个3相加、4个6和7个2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乘法和我们的加法算式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7个2相加,相同加数是2,在乘号的前面写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7,在乘号的后面写7,7个2想加得14,然后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7个2相加等于14,所以2×7=14,也可以写成乘法算7×2=14。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3+3+3+3+3=15和6+6+6+6=24让学改写成乘法算式,最后进行反馈矫正。接下来出示旋转木马图,解决“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观察并列算式:3+3+3+2=1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你们为什么不写成乘法呢?那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才能)。

到此第二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关看谁读得最响亮,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后面三关让学生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四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步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线的认识课件

1、认识四线格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四线格的空间方位。

2、能积极参与活动,按要求在四线格里摆放图案。

课件:四线格、《幼儿操作》:《四线格里粘一粘》、有图案的磁力扣若干。

1、认识四线格。

教师出示课件“四线格”图,“幼儿观察图上有几条线,有几个格?

教师小结: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上格、中格、下格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学汉语拼音时要用到的。

2、游戏:分房间。

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请幼儿按教师的指令把小动物安排在四线格的不同位置上,进一步熟悉四线格的空间方位。如都是说“请把小动物放在四线格的上格”“请把小动物放在第二线上”等。

3、操作活动。

幼儿取出操作单《四线格里粘一粘》,在粘贴页中选择相应的图片,按要求粘到四线格相应的位置:把小猴贴到四线格的第一线上,把草莓贴到下格,把小牛贴在第四线,把葡萄贴在上格,把兔子贴在第二线,把樱桃贴在中格,把蛇贴在下格观察讨论:看看四线格中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有什么规律。

小结:图片的规律是线上贴的都是动物,格里都是水果。我们认识了四线格,那对我们今后成为小学生的时候学习拼音是有帮助的。

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中,我一直以游戏的形式及商讨的口吻与幼儿交流,希望他们能从已有经验出发,在轻松、愉快的自主游戏的氛围中尝试、操作与探索,以小组赛的方式让幼儿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对四线格的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学习四格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孩子们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应该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充分利用班级的活动区。使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1)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1)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1)cai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

(2)cai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1)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2)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平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

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

学生:好!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二、走进生活——认识角。

1.认识角。

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教师:你更了不起!发现了角除了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顶点。

教师:你真棒!那两条线呢?

学生:边。

教师:太棒了,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上台指出,教师电脑出示。

3.指角。

(1)指平面图形上的角。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们同意吗?(同意)看来圆形上没有角,咱们先把它请下来好吗?(好)。

你们很会观察,都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上有角,那你能指出这三个图形上的角在哪里吗?(能)。

这三个图形老师都把它们放在你桌子上的小信封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的角吧!开始行动!

教师:谁愿意到前面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他指的这里是角吗?

学生:是。

教师:老师把他指到的地方搬到黑板上,再看看是角吗?

教师板书。

教师:它是角吗?

学生:不是,它只是角的顶点。

教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那究竟该怎样指角呢?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指出。

教师:快把掌声送给他,指的多好呀!所以我们在指角的时候应该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的两条边,拿出你手中的平面图形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生共同指角。

(2)指出身边的角。

教师;多好呀!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你再仔细看看,你的身边有角吗?(有)。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看一看。

学生争相指出。

(3)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特能干的孩子,我们不仅在平面图形中找到了角,还在身边发现了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角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吧!

电脑播放图片。

4.练习。

教师:说一说,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角,用手势告诉我们。

三、动手画角。

教师:你们很棒,都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角呢?(能)。

教师:你想画一个角吧?(想)那就画在作业纸上吧!

学生动手画,教师展示。

四、创造各种各样的角。

教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太厉害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了画角,你能创造一个角吗?(能)。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放在课桌上的信封里,现在咱们就两人一组来创造角。

学生合作创作角。

1.展示角。

教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创造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2.蓝角和红角的故事。

电脑播放故事。

教师: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呢?

学生:因为他们俩争大小。

教师:红角为什么认为自己大呢?

学生:因为红角的边长。

教师:你真是一位会倾听的孩子,那结果怎样呢?他们谁打谁小?

学生:他俩一样大。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你们简直是一群天才儿童,在听故事中还学会了这么重要的知识:通过蓝角和红角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他俩一样大,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利用活动角做游戏。

教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活动角,我们来做个好玩的游戏吧!这个角可是一个调皮的角,我们用它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听要求。

教师提要求,学生具体做。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边叉开的大角就大,两边叉开的角小就小。

教师:我们快把掌声送给这位会思考的孩子!

(课件演示)通过我们玩活动角,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变大,角还可以变得更大,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五、练习。

六、全课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认识了角。

教师:最后,咱们都来听一听角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吧!

(播放课件)。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探索并发现、理解三种线的特征,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探索并发现、理解三种线的特征,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自制课件直尺。

教学活动。

活动一:说一说。

1、师板书:线。

2、谈话:这是什么字?说说你平时见过的线。

3、导入:刚才大家谈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看到的、摸到的线,今天的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中的三种线,这三种线分别叫做直线、线段、射线,同时板书课题:线的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4、引发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活动二:看一看。

1、课件出示“看一看”的三幅图。

2、画一画:

(1)教师示范用线表示一条斑马线。

(2)学生试着用线表示:斑马线、射灯发出来的光线、铁轨。(学生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及时展示,并相机对比用上直尺和没有用上直尺的同学的作品,适时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课件演示抽象出来的三种线。

活动三:想一想认一认。

1、思考:你们觉得这三种线都可以叫做什么?为什么?

2、认一认(课件演示三种线的名称,并认识端点)。

3、闭眼想象,动手描描。

活动四:说一说。

1、独立思考:直线、线段、射线都有什么特征?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4、讨论: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认可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当学生汇报时没有用表格形式整理,教师可以出示:

名称。

共同点。

不同点。

直线。

都是直的。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没有端点,可无限延长。

线段。

有两个端点,不可无限延长。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无限延长。

活动五读一读。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种线,请个别学生辨认。

2、学生在本子上分别画出三种线,同桌相互辨认。

3、提出问题:其实这些图形都有自己的名字,书上16页告诉大家怎样读。(学生自学课本)。

4、同桌相互读一读。

5、提出问题:射线ab和射线ba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

活动六闯一闯。

1、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有始有终无始无终有始无终。

2、找一找。你能从中找到线段、射线、直线吗?总结反思。

1、说说收获。

以生活中的线引出数学中的线,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开门见山引出三种线的名称,直接切入课的主题。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整理并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直线、线段、射线的过程,为进一步体验、对比三种线的特征做基础。

在起名和说原因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三种线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三种线的表象。

这个环节重点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汇报整理,进一步理解三种线的特征、联系、区别。重点引导学生从线的形状、端点个数、延长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对线的认识。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

教师在总结时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画、辨认加强对每种线的特征的认识。

自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拓展练习设计,通过几个成语的出现猜线的名称,沟通学生对语文文字理解和数学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

此练习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种线之间联系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操作: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圆的认识课件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姜小学张庆安内容:苏教版数学十一册115-118页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的特征和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学法指导:动手操作,结合观察、分析、推理和验证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套;2、教学圆规。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剪刀、彩笔设计理念:1、数学来源于生活,课件中出示的`几种生活中的图形都有圆,很自然的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2、强化操作,在操作中探究,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的特征。3、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4、将知识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圆,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硬币、钟表面等,从这些物体中闪动、抽象出圆,指出圆是一个平面图形。2、师:我们以前还学过那些平面图形?指名口答,并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鼠标,出示各种平面图形。3、对比、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其他则是直线图形。适时板书:圆的认识二、操作、探究:1、师:有位数学家说过:“圆是最美丽的图形”。你们想不想画出一个美丽的圆呢?2、画圆:(1)认识圆规,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2)试画一个圆。(3)交流画法;师适时板书画圆的步骤,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4)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圆剪下,备用。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1)师:你们知道圆中的点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圆心)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这个点就是圆心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来动动手、动动脑,证明这个点就是圆心。(2)交流证明过程。(3)课件演示证明过程:用红色闪动圆心,显示“圆心”两个字,用字母o表示;再用蓝色闪动一条从圆心到圆上的折痕,显示“半径”两个字,用字母r表示。(4)师:我们在一个圆中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他们的长度怎样?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并用字母表示。(5)课件演示:用黄色闪动一条折痕,显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6)师:在一个圆中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他们的长度怎样?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7)判断哪个是直径:(8)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吗?4、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1)小组合作,并写出表示他们关系的等式,看哪个小组写得多。(2)交流并板书。三、运用、巩固:1、完成117页:练一练1学生操作,再在投影上评讲。2、根据要求画圆:(1)d=7厘米(2)r=2厘米学生独立完成,评讲。师:这两个圆谁大谁小?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3、做118页第2题逐条用手势表示,交流。4、做118页第3题(1)尝试操作;(2)明晰道理。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谁能说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儿?(1)交流;(2)课件演示车轮在各种形状下、车轴在不同的位置下汽车开动的效果。2、学校要重建一座圆形的升旗台,要求底面直径是6米。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出这个圆呢?(1)交流;(2)课件演示。五、小结全课:六、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题2、画圆:(1)d=4厘米;(2)r=2.5厘米板书设计:圆的认识画圆步骤:(1)定点;(2)定径;(3)画圆。

汽车认识课件

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车子功能和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为人们带来的便利。为大家分享了关于汽车认识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各种汽车的基础上,重点认识消防车、救护车和警车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汽车幻灯片,音乐磁带,红绿灯标志,停车场标志。

活动过程:

一、玩车:请幼儿玩一玩各种各样的车子。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带来了很多很多车子,还有几位小朋友也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车子,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啊?(幼儿:想!)。

师:但是老师啊不知道这些车子的名字什么,小朋友们能不能在玩的时候想一想,你玩的车叫什么名字,是用来干什么的啊?(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开始玩车)。

二、说车。

1)介绍一下你玩的汽车的名字,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好了好了,汽车开了很久,要休息了,小朋友们把他们开回停车场好不好啊?(让幼儿将汽车放回有停车场标志的课桌)。

师:我们刚刚玩的是什么啊?(幼儿:汽车)放映汽车识字幻灯片:汽车(car)。

师:刚刚啊,小朋友们都玩的很开心,那么现在可不可以告诉老师,你玩的车子叫什么名字啊?有什么用呢?(根据幼儿提到的车子放映幻灯片。)。

2)消防车(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声音,呜—呜—呜—)。

师:(放映火灾图片)哎呀,小朋友们,这里怎么着火了啊,我们赶快打个电话喊消防车来救火吧!可是老师不知道电话号码是什么,哪位小朋友能帮帮老师啊?(119)。

师小结:消防车呢是红色的,上面有很高的很高的梯子,叫做云梯,是用来爬到高楼上救火的。车顶上还有警灯,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如果有哪里着火了啊,我们小朋友可以打119报警。

3)救护车(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声音,呜滴呜滴呜滴…)。

师:那么我们刚刚消防车是打119,那么救护车应该打什么号码啊?(120)。

师:昨天老师的奶奶感冒了,老师可不可以打120喊救护车啊?(:幼儿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呢?因为120啊是抢救那些生了很急很急很严重的病人的,一般的感冒啊咳嗽啊,是不用喊救护车的。

师小结:救护车啊是白色的,车子上面呢有一个像医院里一样的红十字,而且门是开在后面的,这是为了抢救病人的时候方便一点,如果有人生急病了呢,我们可以打120来喊救护车。因为救护车是用来救命的,所以和消防车一样,其他车子也会为它让行。

4)警车(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声音,呜哇呜哇呜哇…)。

师:如果要抓小偷的话,是不是需要警车啊?那么警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呀?(110,如果救护车消防车119和120打不通的话呢也可以打110报警)。

师:警车的`车头上啊还写着警察两个字,还有一个英语单词叫police,也就是警察的意思,我们小朋友记住了哦!(放映识字幻灯片:警察----police)。

师小结:警车啊和消防车、救护车一样,都是有特别的作用的,所以在马路上其他车辆也会让它先开,而且车顶上啊也有警灯,抓坏人的时候会发出呜哇呜哇呜哇…的声音。

三、互动游戏:红绿灯(背景音乐《小汽车》)。

1)师:(放映撞车幻灯片)哎呀,这辆车怎么变成这样了啊?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辆车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啊?(幼儿:撞车了,出车祸了,不遵守交通规则)。

师:那么小朋友走路的时候要不要遵守交通规则呢?(幼儿:要)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大家交通规则呢?(幼儿: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横道线)。

教师:小汽车们开累啦,我们回停车场休息了好不好啊?

圆的认识课件

1、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魔法表演。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魔术表演吧!

2、播放动画片:魔法表演。

教师:想一想动画片里的魔术变出了什么?

二、魔术:圆形变变变。

1、教师:老师也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

(1)出示一张圆形纸。

教师:请小朋友看好了,教师快速画出一个人物头像。

看!变成了什么?

(2)再出示一张圆形纸。

变成圆圆的饼干。

2、表演变圆魔术。

(1)教师:小朋友你们能把圆形变成红红苹果吗?你们会变吗?

(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

(2)你们会变魔术吗?想变什么呢?知道怎么变呢?

教师:看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

三个圆变成了小花,。

四个圆变成了蝴蝶。

(3)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

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变圆的魔术。

(1)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

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四、活动评价。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线的认识课件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下图,从现实中的铁轨、斑马线、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

直线线段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

a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

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练一练。

a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0的认识课件

活动目的:

1、在理解0的数学含义基础上了解0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在观察0的创意变形基础上发挥想象,大胆进行0的创意画。

3、乐于参与活动,敢于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装有不同物品的箱子3个(内有:3只小熊、4块积木)。

2、ppt图片:尺子、温度计、气球、鸡蛋、乒乓球拍、网球拍、西瓜。

3、实物:卷尺、皮尺、钟表、电话等。

4、画有0的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感知0的意义。

2.出示礼物盒,幼儿初步感知0。

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份礼物,猜猜看都有什么?

箱子里有几只小熊、几块积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或4)。

这个箱子里什么也没有,可以用几来表示呢?

小结:箱子里什么也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

2.游戏:看数拍手,感受0的意义。

提问: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看数拍手的游戏吧!

小结:箱子里什么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拍手游戏时看到0知道不拍手。

二、寻找0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图片,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

提问:小朋友,在哪些地方见过0?

(1)出示手机号码:妈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妈妈的手机号码里有0。

(2)出示钟表:钟表的哪里有0?对了,10的后边就有0,它可以表示10点钟。

小结:0的作用真大,在电话号码里、门牌上、钟表上都有数字0。

三、感知0的不同意义。

师:张老师带来几张图片,找找0藏在了哪里?

(1)出示尺子:尺子上的0在哪?尺子最左端的0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最左端的0表示起点的意思,在测量一个物体长短时,左端的0要和物体的一端对整齐开始测量。

(2)出示温度计:温度计的0在哪里?有几个10?分别在0的什么地方?

师: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

师:温度计上的0表示0度,温度在0上时,表示气温越来越热,在0度以下时,表示越来越冷。

小结:0宝宝很神奇,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界限。

四、出示和0相近的物品图片,激发幼儿的创意的兴趣。

提问:0宝宝还会变魔术,看看0宝宝都变成了哪些东西?(气球、乒乓球拍、西瓜、网球拍、鸡蛋)。

提问:0宝宝还会变成什么呢?

五、幼儿进行0的创意,并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老师准备了许多的0宝宝,请小朋友用添画的方式让0宝宝大变身,看看谁变得又快又多。

师:刚才我看到小朋友用0宝宝变了好多有趣的东西,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数字宝宝0。

《认识整时》课件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钟表面,了解钟面的特征,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整时。

能力目标: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一、激趣导入。

1、能告诉老师今天你们是几点起床的吗?你是怎么知道起床的时间的?(看表)你们见过表吗,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呢?(学生自由表述)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钟表,你们看!(课件播放“漂亮的钟表”)。

2、这些钟表都可以告诉我们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

(1)观察钟面。

看,这儿有一个钟,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问:有哪12个数?哪个数字在最上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哪根针是分针,哪根是时针。)。

老师发现了它们的样子不一样,这两根针各有什么特点呢?

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长的针叫分针,另一根短的针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粗;分针长、细)。

(2)摆一摆,指一指,认一认。

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

(3)说一说,比一比。

老师也带了一只钟,你看看老师的钟比小朋友刚认识的钟面多了什么?

伸出你的手指跟着秒针一起出发吧。

它是怎么走的呀?

这个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我们的时针和分针也是按这样的方向走的。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时针和分针,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看时针和分针就能知道大概的时间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2)介绍用汉字“时”的表示方法。

当我们要记录这个时间时:7时只要在7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板书:7时)。

(3)介绍电子表的表示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用电子表的方法时,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

(4)认识书上第91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

(5)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数字,看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师:它们的共同点是分针都指着什么?(数字12)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几时又叫做整时。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认识整时”。

现在,你会看整时了吗,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小结: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

(6)认一认,写一写,说一说。

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是小明的一天,你能记录每个钟面的时间吗,并说一说小明是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事情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电脑操作:做一做)。

集体反馈,提问:这时候钟面上的针怎么只剩下一根了?(第4幅图:12时)。

说的真不错,像这些时间都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为什么都是9时而小明做的事却不一样?

(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第一幅图是上午9时,第二幅图是晚上9时)。

三、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
  • 11-09 参观完学校的心得体会才最好(优质21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对过去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成长,还可以激发我们更进一步的动力。小编搜集了一些写作精华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
  • 11-09 宪法报刊心得(优秀17篇)
    写心得体会也是一个提升自己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清晰表达的能力。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拓宽视野、培养思辨能力,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心得体会
  • 11-09 拆迁扫尾工作汇报(优质16篇)
    工作汇报是向上级领导、同事和团队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果的重要方式。这些工作汇报范文体现了不同行业和职位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项目部在工程施工
  • 11-09 鱼塘租赁合同标准版大全(19篇)
    根据租赁合同,出租方有责任提供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住屋,并保证租户的正常居住权。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租赁合同的参考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甲方:乙方:乙方通过与甲
  • 11-09 工程自我鉴定(实用13篇)
    范文是一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的重要资源。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20xx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铁道工程专业,同
  • 11-09 叶圣陶的课文内容(精选13篇)
    范文是一种指导性的写作材料,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文体和语言的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1-09 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合同(实用14篇)
    银行业作为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始终保持诚信、透明和高效。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对比表,帮助您选择最合适的存款方式。上报行:2013年3月1
  • 11-09 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通用23篇)
    服务月是我们为了服务社会、关爱他人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以下是一些参与者的服务月感言和反思,希望能够给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和经验。甲方(用户)姓名:乙方:一、甲方的
  • 11-09 中央电视台党课开讲了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维的深入剖析,是一种思考和分析自身经验的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11-09 勘察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优质20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于某一具体事物或经历的感受和思考的呈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所悟。这里有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